省委书记点赞 群众交口称赞!金昌这个结对关爱故事很动人
2月18日,全省“三抓三促”行动推进会上,省委书记胡昌升在讲话时这样说道——
永昌县河西堡镇镇长闫庆俊结对了一名9岁的脑瘫患儿,他始终把患儿的病情放在心上,先后14次进行走访探视,虚心请教专家,并协调省中医院、省康复医院和社区医院帮助患儿进行百余次的康复治疗和认知技能训练。经过几个月的治疗,患儿智力水平评分由刚入院时的24分上升到了68分,孩子的性格、行为、学习、能力都有了巨大变化。结对帮扶给了患儿父母莫大的安慰,让这个家庭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170个字,概括了闫庆俊一年来在结对关爱对象身上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也让在永昌县分会场参加会议的他脑子发懵,出了一身的汗。
在闫庆俊看来,他只是兢兢业业地做着自己分内的工作,何以得到省委书记的肯定,这让他感到诚惶诚恐。事实上,这样的肯定就是对他工作的客观描述。
2023年5月,全省启动“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工作,金昌市迅速贯彻落实。按照安排,9岁的脑瘫患儿成成(化名)成为了闫庆俊的结对关爱对象。
成成一家是河西堡镇宗家庄村人,一家三口居住于镇区的公租房,父亲在企业打工,母亲在家照顾孩子,成成幼时就被确诊为脑瘫。通过文字资料,闫庆俊大致掌握了成成的基本情况。
次日,他便带着礼物登门认亲。尽管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眼前的景象还是让他心里感到沉重——家庭环境简陋,成成性格十分内向,不和别人说话,只顾着抠指头;夫妻俩愁容满面,与人交流也存在轻微的障碍。
经过和成成父母以及社区工作人员交谈,闫庆俊了解到,成成因出生时缺氧导致脑瘫,已经9岁了,但他的智力水平还停留在4岁,说话、行走、跑跳等同龄孩子轻易就能完成的行为、动作,对他来说却要拼尽全力。夫妻俩带着孩子看过几次医生,但没有进行系统治疗,每次吃完药也就不了了之了。
闫庆俊自己也是一名父亲,有着三个可爱的孩子,看着成成一家人,他的心里五味杂陈。“当务之急是要给孩子看病!”他的大脑飞快运转,搜索着自己能够联系到的医生、专家。
河西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省中医院、省康复医院有联系,闫庆俊多方打听咨询,虚心请教专家,得知脑瘫患儿的最佳治疗时间是在12岁之前。“来得及!”他快速行动,多方协调,联系省中医院、省康复医院对成成进行医疗帮扶。
随后,成成的父母便带着他到省康复医院顺利进行了综合评估,并拿到了科学精准的康复治疗方案。回到河西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里专业的医务人员对成成展开了系统治疗:中医康复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心理干预……治疗保持着暑假每天一次、开学每周一次的频率,并全部免除了8000多元的康复训练及诊疗费用。期间,闫庆俊还多方协调,邀请省中医院专家定期对成成进行脑针治疗,每两个月开展一次综合发展评价,成成的病情有了明显的改观。
记者近日在河西堡第三小学见到了成成。在该校为特殊儿童设置的小太阳班里,成成正在上数学课。他在课堂上表现得十分积极,主动举手说话,还在老师的引导下上黑板画画、数数、识图。这个场景,真的让人很难想象大家口中成成一年前的样子。
“孩子刚开始连话都说不清楚,一个字一个字往出蹦,他的心思全靠老师猜,走路也不稳当,更别说学习了。”河西堡第三小学校长刘志兵说,“孩子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有了变化,见了人会问好,还会表达自己的需求。”
班主任张世发说:“孩子记忆力较之前有了很大进步,一些简单的计算已经能够独自完成,认识的字也越来越多。”
河西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师王春媛说:“孩子一开始抗拒治疗,不说话,身体也很瘦弱。现在变化非常明显,个子长了,爱说话了,有时候还会讲他在学校的事情。”
一个脑瘫患儿能取得这样的进步很艰难,也很喜人。如今,不管问起成成的父母、老师,或是医生、社区工作人员,大家都会由衷地感叹:“这个孩子能有今天这样的变化,真的离不开闫镇长的关心和帮助。”
但对闫庆俊来说,这还远远不够。“我们看到了一些希望,但这个路还很长,心里还是替娃娃感到着急。”近期,他打算带着成成到兰州作进一步检查,争取在最佳治疗年龄内,让孩子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作为一镇之长,闫庆俊工作的繁忙程度可想而知,但他心里总是惦念着成成的状况,平时一有空就去家里看看。他说,他对成成的心情就是“时时放心不下”。这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提出的要求,放在这里,毫无疑问十分贴切。
“结对关爱对于老百姓来说,真的是一项民生工程。”作为在基层工作多年的领导干部,闫庆俊深知身边有许多困难群众需要这样的关怀和帮助,这就需要党员干部有情怀和奉献精神,真正用自己的辛苦指数去换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